和达科技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bob客户端下载
bob客户端下载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水务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3S(RS、GIS、GPS)、大数据等技术不断革新,公司积极应对水务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公司坚持以“智慧物联、智慧水务”为核心发展理念,不断扩大产品体系和业务规模,提升行业影响力。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归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代码为“I65”。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归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中的“软件开发(I651)”。
报告期内,受经济环境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双向下降,实现营业收入47,058.3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2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03.3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8.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401.6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6.3%;总体毛利率38.74%,同比下降6.04个百分点。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量-3,237.68万元,同比下降827.18%。公司2022年末资产负债率23.63%。
2022年,公司持续稳健经营,全系列业务持续增长。水务管理系统实现营收6,824.2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4.5%,同比下降14.35%;智能感传终端实现营收15,893.2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3.77%,同比增长10.92%;整体解决方案实现营收21,461.1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5.61%,同比下降18.53%;技术服务实现营收2,879.8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6.12%,同比增长37.68%。
(1)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延缓了水务行业对水务信息化解决方案需求的落地,导致订单转化速度放缓,订单未及预期。同时,公司项目实施及验收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导致公司营业收入下降。
公司拥有深圳、武汉、郑州、济南、上海、广州、嘉兴本部共7个研发中心,组建了一支物联网通讯、声音处理算法、边缘计算以及应用软件系统等多学科的研发技术人才梯队。2022年公司聚焦智能传感器、物联网通迅、边缘计算、SAAS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研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创新成果丰硕。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6,785.3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4.42%,研发投入同比增加453.18万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计获得现行有效的专利及软件授权252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外观专利18项,软件著作权182项。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21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专利5项。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推出了“信息宇宙智水工品”信息化系列产品和平台。信息宇宙包含了信息模型生成器(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数据转换处理器(物联网平台)、一诺三大信息入口平台(智慧水务平台、数字助理和APP)、场景模型生成器,并升级和整合公司传统的系列产品;推出了“度量云”知识分享平台和“智水工品”一站式水务物资智慧平台,并融合信息化系统实现数字伴生。公司完善的产品和业务体系将助力水务用户构建全新的运营模式,建设美好生态。
在国内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及加速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为城镇居民提供安全用水的大背景下,2021年底,公司与嘉源环境共同出资设立合营公司嘉源和达,主营二次供水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二次供水解决方案。2022年,嘉源和达已完成生产车间的设计、装修等工作,同时实现了二供产品研发到产品的转化,并顺利交付部分二次供水项目。二供产品的落地和项目的竣工验收,证明了公司二次供水业务的布局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公司将持续支持嘉源和达的运营及管理,将其打造成国内领先的二次供水系统设计、建设、运营及二次供水信息化、水务人才培训的领军企业。二次供水业务的开展提升了公司的市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对公司未来二次供水领域产品技术提升、智慧水务产品整体布局及业务拓展产生积极影响。
“十四五”期间,全国范围投入金额约2500-3000亿元用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维护,包括硬件设施与数字化平台建设。全国共有2846个县级区划单位,目前相当数量的区域还未落实村镇供水全覆盖,未达成城乡同质供水,未实现数据联网智慧化管控。在国家政策与地方政策强势推动背景下,随着国家标准的不断提高,水质安全理念逐步深化,加上统管机制的责任落实与考核机制的实施,全国各地都将加大对农村区域供水保障的投入。
2022年11月,公司与国兴集团共同设立控股子公司临安和达,主营农饮水设备的生产、销售、运营及水处理业务,计划打造成为农村区域提供净水与节水全流程设计、建设及营运管理的知名品牌。国兴集团下辖的临安农水负责临安区农村饮用水统建统管,在厂站建设品质、运营管理水平、智慧化程度等方面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国兴集团已累计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项目101个,累计完成投资23.75亿元,拥有丰富的农村饮用水建设管理经验。合资公司的设立以农村区域供水、运维管理和综合性解决方案为主线,以实现农村水站无人值守为目标,以陶瓷膜工艺技术、标准化产品和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为工具,打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符合合资各方发展战略的品牌企业,充分发挥合资各方在资源、技术、产品、市场、业务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效益叠加和互利共赢。
2022年12月29日,公司与公司关联方郭军、鸿和智水及非关联方自然人李勇、朱彦霖共同出资1,000.00万元人民币设立控股子公司智水工品。智水工品是水务垂直领域工业品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平台,是公司智慧水务业务的外延,通过整合水务行业上下游资源,为行业客户提供水务工业品一站式解决方案及采购服务、智慧供应链云服务、设备维保云服务、采购方案服务和内容知识服务等度解决方案。凭借更高效、更专业、更透明的优势,打造多种采购模式,降低采购专业门槛,赋能中小企业。智水工品团队以创新为原动力,聚焦水务工业品领域,打通水务工业品经济活动各环节协同化发展,重构工业品服务体系,促使水务行业工业品服务转向平台化、数字化、生态化发展,打造中国智慧水务工业品产业经济共同体,促进行业整体进步。本次对外投资是公司水务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业务的外延,可以有效利用公司软件开发能力,通过整合水务行业上下游供应商及渠道商,进一步拓宽公司的服务边界及加强公司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
2022年度,公司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浙江省首批科技小巨人”、“长三角百家品牌软件企业”等多项科技荣誉。
公司的“NB-IoT智慧水表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NB-IoT智慧水表整体解决方案”通过NB-IoT智慧水表提供的高精度、大规模动态水务数据,实现精准高效的水务管理与调度,降低管理成本,有效提升水务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公司智慧水务数字孪生平台荣获浙江省经信厅“2022年浙江省首版次软件产品应用推广指导目录”。智慧水务数字孪生平台基于“IOT+3DGIS+模型算法”技术融合,实现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水务孪生数字空间,实现可视化、场景化、智能化管理。此款产品作为公司智慧水务系列软件产品的创新代表之一,受到政府及行业肯定。bob客户端下载
公司将继续以创新为原动力,聚焦水务,加强科研技术水平;精益求精,坚持锚定高质量发展;将数字化与水务相融合,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在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的背景下,2022年12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重点城市(县城)名单》。
公司紧随国家漏损控制及节能节水的目标指引,以“智慧物联智慧水务”为发展战略,以整体化解决方案为抓手,打造生态,赋能渠道,支持供水、排水、水利、企业及园区等领域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实现数字孪生。围绕“感、传、知、用”,为客户提供从数据感知、传输、分析和使用的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始终秉承创新本色,以数字化为基础,协助更多水务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革,承担起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务安全的社会责任!
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是一家专注于水务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水务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水务行业落实国家节水行动计划、防治水污染、提高服务水平提供支持,保障国家水安全。
公司核心业务之一是专业提供智慧物联系列产品,具体产品包括智能遥测终端、物联户表远程采集传输模块、渗漏预警仪等,用于水务工况数据的采集、传输;核心业务之二是专业提供智慧水务系列的水务管理系统,具体产品包括水务物联网平台、网格化管理平台、生产调度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分区控漏系统、渗漏预警云平台、在线水力模型等,用于水务工况数据的存储、处理以及智能分析;核心业务之三是向水务行业客户提供咨询、设计、培训、信息安全、合同节水及托管运营服务。
公司旗下有7家控股子公司:上海智态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水务行业算法、水力模型、大数据、云预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浙江绍兴和达水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水务漏损管理相关咨询、设计、建设、运行、培训、合同节水及托管运营服务,建立了全国首个水务漏损管理实训基地;广州和达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排水相关行业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建设及运维服务;嘉兴市鸿道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水务相关物联网产品的销售及施工服务;北京和达云汇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北方市场的运营公司,致力于开拓华北等地水务信息化市场;杭州临安和达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农饮水设备的生产、销售、运营及水处理业务;浙江智水工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水务垂直领域工业品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平台,是公司智慧水务业务的外延,通过整合水务行业上下游资源,为行业客户提供水务工业品一站式解决方案及采购服务、智慧供应链云服务、设备维保云服务、采购方案服务和内容知识服务等度解决方案。
公司产品包含了硬件、软件、平台和服务;业务涵盖了咨询、设计、建设、培训、合同节水及托管运营等全流程;市场覆盖全国,向供水、排水、水利、水环境等领域客户提供水务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以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以及智能分析为核心,帮助客户安全运行、控制漏损、节能降耗、提高运行效率等。
通过构建管理驾驶舱、报警中心、消息中心、流程中心、报表中心、视频中心、知识中心等,联通平台内各业务子系统,形成应用联动、业务协同、数据联通、场景支撑的智慧水务管理模式,实现水务业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打造水务数字助理,构建水务业务系统信息共享新入口、新通道。基于AI智能互动工具、语音互动和站内搜索等,化繁为减,多跨协同,实现消息、报警、工单处理、报表等信息一键直达、一站式管理,助力信息化用户构造新的协同工作方式。
提供企业移动门户,提供统一登录、统一应用、统一消息、统一流程、统一、统一报警等,同时提供二次开发接口,集成和发布客户的专用APP和第三方APP应用。
模型是场景的数字化,业务场景模型整合了公司的信息模型、业务逻辑、数据和算法,能真正发挥信息化对业务更好的支撑作用。
科学调度模型围绕供水调度和原水调度采用模型算法分析。原水调度以出厂流量预测模型和清水池液位变化模型为基础,以控制清水池液位在正常范围、减少调度次数为首要目标,以调度时刻及调度后的进厂流量及水源地出水量为依据,模拟最优原水调度方案。供水调度算法以宏观水力模型为基础,以合理控压、减少调度次数为主要目标,并保证清水池液位能够满足调度需求,分析最优调度方案。
作为供水智能化试点项目的标志性应用场景,按照“大场景、小切口”的思路,遵循系统集成方法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组织“数智控漏”多跨协同总体构架的设计,实现漏损管控从预警监测、事件处置、现场监管,最后到评估考核的全流程的统一管理,真正打破数据与业务壁垒,实现漏损控制从块状管理到线状管理的模式变革。通过试点引领,此模式可推广复制至其他业务线的示范性应用,有力推进公司整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水源、水厂、管网、用户全流程在线调度管理,采用供水全流程调度方式,基于机器学习+水力模型在线调度的技术,建立快速优化算法,充分挖掘历史调度方案中的合理因素,制定未来24小时的调度方案,保证压力稳定,降低供水能耗。为调度室人员提供最准确以及最有效的支撑。
水灾害防御模型破解预报预警不智能、风险识别不精准、工程调度不协同等难题,提升水灾害防御能力。水灾害防御聚焦水网多目标调度,围绕水灾害防御调度需求,进行预报预警洪水,精准识别风险,统筹流域和区域防洪排涝,指导城防和圩区有序排涝,发挥水网运行整体效能,增强水网安全韧性和防御超标洪水能力。整合各部门(气象、水利、测绘、住建、应急、生态环境等)、流域机构区的水灾害相关监测、告警、预报、预警数据和处置状态信息,提炼防洪除涝“监测、预报、预警、指挥、抢险、反馈”六大环节信息,形成防汛防台响应等级、监测类、预报类和灾情处置大调度场景。
构建物联网平台采集生产运行全过程物联网设备数据,建立生产数据中心汇聚生产运行全过程数据,为统一平台所有组件提供标准化数据服务;通过可靠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公司级、厂区级两级精细化生产管理提供可靠保障和辅助决策支持,对公司各业务环节实现全面的监控管理,bob客户端下载打通各业务系统之间的屏障,实现业务的有机融合。
通过对城市管网进行水力建模(供水、排水)与实时在线模拟计算,在线仿真分析管网水力运行状态,实时计算出所有管道的压力、流量、压降、水质、流向等水力数据,为水务决策管理、科学调度、防洪排涝等提供依据。让用户在面对管网规划、工程改造、突发事件、供水调度等业务场景的时候,可以更加科学、智能的开展工作,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依据。在线水力模型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业务人员工作效率,也让管网运行的管理、决策更加智慧化,让供水企业保障供水系统安全更加可靠,同时减少了盲目规划造成的资源浪费,对于企业优化决策、效益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最终为赋能供水企业智慧水务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平时)管理-风险监控、(战时)管理-分析、指挥、协同;通过融合水务生产、管网、客服等相关实时信息和应急预案、应急资源,用于对应急抢修现场的监控监管,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系统基于GIS地图进行人员定位,并接入现场视频监控,查看人员抢修情况。当应急人员到达现场后,值班室的人员可以远程监视现场作业情况,实现第三方的实时监管和现场指挥,包括对人、车、物信息全面掌控。
利用物联网感知、智能控制、虚拟现实、AI算法等技术,实现二次供水泵房全方位、多角度、高效率运营管理,构建运营总览、业务领域、专题分析等功能板块,提升数字管理效益。通过城市二次加压泵房的中央集中监控、无人巡检、自动报警、能耗分析等方式,缩短二次供水泵房的维护管理响应时间,降低二次供水泵房的设备故障率,有效降低管理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对二次供水泵房管理水平,更好地保证居民供水的“最后一公里”的用水质与量。
长距离原水管道监测系统结合多探头预警终端,采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打造集实时在线监测、水锤预警、爆管定位、漏损管控和管线风险评估于一体的管网安全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管道的瞬变压力、爆管和渗漏的一体化监控,为管道安全运行、故障分析、安全评估、优化调度、管道控漏、预案制定等方面提供多方面的技术支持,为生产运营提供安全保证的数据支撑,为自动化智能管理系统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满足长距离原水管道多层级、度和多业务的管理应用需求。从而提升供水管线的运行安全。
对智能消火栓进行全面管理,当消火栓出现无水、盗水、压力不足、损坏和周边管网出现漏损等情况时,实时将报警信息发送给平台,再通知企业巡查人员进行现场取证、制止、恢复和设备维护,保障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同时在火情发生时可以快速定位消火栓,实现火情的快速处置,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和谐稳定。
以数字化为手段,以城市基础地形图和供水管网数据为核心打造的智慧管理系统,通过对农村供水水源地监控、农饮水设施监控、设备运行管理和人员、调度的全流程远程监管和智能联动控制,优化生产调度,保障高效供水,促进节能降耗,降低产销差,保障农村地区供水的水质安全、水量稳定和水压合理。实现农饮水管理综合信息集成化、业务管理精细化、业务流程化、数据动态化。
管网地理信息GIS系统,以地理信息GIS技术为核心、融合水务行业特点,为水务企业业务人员提供详尽的地图和管线资料,同时提供一系列管网GIS辅助操作分析工具。通过管网资产梳理及数据统一标准建立,为管网数据的浏览、查询、统计、资产管理等应用场景提供丰富、高效、便捷支撑,针对爆管等事故场景,可通过分析实现快速定位。同时,基于先进的SOA技术、GIS技术、通讯技术,系统可为分区计量、漏损分析等其他重要业务分支提供可靠的成果分享,提高供水企业的分析、决策和调度能力。
基于CS架构设计,为管网数据管理提供从数据入库、数据组织到数据发布应用等一系列过程的统一操作方式和入口。系统具备数据导入、属性录入、数据编辑、空间拓扑构建、专题图制作等功能,并通过流程化的数据录入方式和权限控制等体系,实现管网数据的快速和安全更新,从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以管网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对城市管网和各类设施的巡检、探漏、维修和外业工单进行全流程、可视化、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依托于移动互联网技术、4G/5G/Wifi无线通讯技术、GPS北斗定位技术,实现对人员的实时位置监控与轨迹回放,智能辅助定制管网巡查计划,及时处理上报现场各类管网事件,实现管网巡查工作的智能监管,及时、迅速地发现并解决管网设施故障和缺陷,提高完好率,降低故障率。
实现管网GIS数据外业一体化采集,帮助外业人员绘制管网草图、记录坐标信息和基础台账并能够无缝上传到WEB供管理人员审核,实现现场数据采集、成图、入库的一体化操作,解决管网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有效提高对管网数据的更新入库效率与质量,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夯实数据基础。
水务云GIS平台以云原生GIS为技术路线,基于微服务架构思想以及容器化部署方式,实现自动化运维和管理,使系统更具实时性、伸缩性和可维护性。以“容器”为壳,以“动态拓扑”为网,借助多租户等先进概念,实现集团与子公司之间系统的无刷切换、多数源支持及地图分屏。相较于传统GIS,云GIS产品更多的是底层开发平台的改变,在对GIS系统产品实现国产化的同时,也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营业收费管理系统是集用户、表务、抄表、收费、账务、报表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系统,以客户为中心,以智慧化为导向,从而优化营商环境,真正实现“互联网+服务”的现代化客户关系的服务。紧密贴近业务需求与管理需要,对所有营业数据进行度、多层次的记录,比较、分析和构建三户模型,支持网格化管理,综合分析展示营销KPI指标等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对客户在用水过程中关于水表或管道申报改装的业务相关的工程资料录入、查勘设计、出图会审、预决算、施工竣工、验收、结算、收款等实现全流程的动态管理、将用户报装整个流程透明化、公开化,以客户服务为中心,支持线上申报、线上缴费、电子合同、电子、电子证照功能,实现“用户零跑腿”和一网通办。整个报装业务实现由面到线再到点的全流程精细化管控,为管理决策形成数据支撑。
以“互联网+用水服务”为依托,建立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机制,提供综合查询、水费缴纳、业务申请、进度查询、电子证照、电子合同、故障报修、投诉建议、违章举报、水质公告、停水公告等业务事项,实现用水业务办理零跑腿的目标。作为多元化、全方位的网络便民服务平台,通过搭建用户交互桥梁,实现供水企业的各项业务办理透明化、便捷化,提升用户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趋势。
以实现用水管理数字化和打通用水数据协同壁垒为建设目标,通过统一设备管理,以“数据产生—数据采集—业务管理—分析优化”的理念对用水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实现对企业计量工作的全面业务应用,为营业管理、生产调度、客户服务、微信公众号、网上营业厅等提供信息共享与辅助决策支撑。
基于分区计量,以准确的管网拓扑结构为基础,将供水管网划分为若干个单独的计量单元,建立起一个分区分级水量分析体系,实时掌握管网水量变化规律与趋势,及时发现管网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漏水点,达到提高管网运行安全与降低漏损的目的。
以数据驱动业务,以流程引导管理,建立标准化漏损控制业务管控机制,通过数据与业务的联动,构建一套漏控长效管理模式,并以分区监控预警、漏损分析评估、漏失处置、成效评估形成漏控PDCA闭环控制,实现漏控技术与管理体系的融合,从而达到提高管网运行安全与降低漏损的目的。
渗漏预警平台以“一张图、一报表、一流程、一统计”为理念,结合水务公司的管理模式,实现“地图+数据+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和可视化展现,是一套集展示、管理、分析、决策于一体的综合性漏控管控平台。主要用于城市输水管道的漏水检测,通过将噪声监测终端吸附在阀门、消防栓或管道上,采用振动或水音传感器采集管道噪声,运用渗漏检测算法识别管道漏损,快速对管道漏水进行检测、告警,及时有效的对漏水区域进行圈定,辅助水司检漏工作,提升检漏效率,降低物理漏失,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针对城市排水公司日常管理工作,让排水网络管理调度人员实时了解排水体系运行现状、监测点位实时数据、设备及设施的运行状态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排水体系的整体调度,保障排水单位和设施的安全,保障城市路面安全,合理分配污水处理产能,节能增效,平衡生产负荷,管控水体污染风险等。管理排水户在排水管理或者综合执法管理单位的信息备案流程及完整的台账信息,完成排水户的尾水排放监管。
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为支撑,围绕高校的发展战略,通过信息资源整合、数据价值挖掘、数据资源共享、管理模式转型和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用户高效的精细化管理能力,打造广泛协同、智能决策、主动服务的智慧校园节水管理体系,实现数据资源化、控制精确化、管理卓越化、决策智能化,使高校节水管理水平对标行业先进,达到国内先进行列。
集工单派发、现场巡检、异常处理、数据统计于一体,包括工单派发、工单执行、工单反馈、数据统计等多个模块。将管理者制定的工单信息快速、准确地派发给现场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现场人员可通过系统记录现场巡检数据,如水表读数、水质、水压等,实现对管网设施的全面监控和管理。同时,现场人员也可在系统中提交异常反馈,如水表损坏、漏水等问题,管理者可及时派人进行处理,保证供水的正常运行,提高水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因疏漏导致的损失和浪费;能快速响应管网设施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供水的正常运行,提高供水的质量和稳定性。帮助水务管理者对供水管网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为下一步的管网维护和设施改造提供有力的支持。
实现水务工程建设全流程管理,每个环节的可检索和可追溯。借助数据共享优势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工程招投标、工程进度、工程现场三方结合,实现工程建设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可视化,从传统单一化管理模式向开放互动管理模式转变。形成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办法,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工程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做到管理有章可循和有据可依,最终做到工程建设长效、精确、严密的管理。
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为水务企业设备管理提供标准化、移动化、智能化设备运维全流程管理方式,涵盖设备台账、多级巡检、维护保养、故障维修、设备统计分析、设备状态评估等业务,支持集约化的多层级组织架构管理,从而保障安全生产运行和降低事故发生风险。
构建覆盖供水全流程的水质管理系统,为供水环境提供水质安全监控。通过数据的有效传输、共享、交换和存储,建成从源头到龙头的集水质监测、水质管理、水质应急预警与辅助决策的水质监控信息管理一体化平台。
以水务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为指导思想,围绕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及指标、安全隐患、特种作业、特种设备等安全管理要素,对安全检查、风险隐患、特种作业等安全业务进行全流程动态监管的管理系统。
直饮水管理系统以项目管理及营收系统为核心,提供项目立项—建设—运营—终止全生命周期相关的管理服务;且贯穿用户从接入直饮水到使用直饮水的收费、缴费、退费等各种使用场景。从而满足对直饮水设备的实时监控、故障预警、维修管理和水质的监测分析和报告生成等功能,优化了直饮水设备的运维,保障了水质的健康,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直饮水设备和水质的问题。
以三维地理信息GIS可视化引擎、空间大数据、物联网为核心,对现实城市水务基础设施数字化建模,用可视化技术展现,连接水务物联网传感数据,贯穿数字空间和现实水务世界,构建一个从水源到龙头的与物理世界相匹配的水务可视化孪生体,并通过高风险分析、爆管分析、受影响用户分析等数据分析模型,实现水务全域感知与运行监测的智能分析和可视化展现。
智慧水务工业品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平台。平台产品覆盖水务工业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采购服务、云仓服务、维保云服务、仿真运行服务等,涵盖设备资产定义、采购、管理全生命周期。打造多种采购模式,降低采购专业门槛,赋能中小企业,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构建水务新的运营模式,建设水务美好生态。
通过构建数据中台,为企业提供从数据接入到数据消费全链路的智能数据构建与管理一站式服务能力,包括数据离线开发、实时开发、算法开发、资产管理、标签管理、服务管理。助力企业打造标准统一、数据贯通、资产化、服务化的智能数据体系,帮助提升企业数据治理及应用效率,赋能企业数字基础建设,让企业的数据用起来。
AI中台赋能业务应用,以数据中台为基础,实现AI能力的高效率生产和集中化管理,向业务中台输出AI服务,支撑企业业务应用的智能化升级,创建、管理面向行业场景的AI工程化能力,赋能业务场景,如智能巡检、安全生产等,助力企业业务智能化升级,帮助用户快速实现业务创新。
通过水务可视化分析平台可以快速整合水务数据,通过无需懂代码和搭积木模式,快速、高效的构建出酷炫的大屏端展示应用、APP端展示应用、WEB端展示应用、KPI及驾驶舱等综合性展示应用;快速支撑业务变化,随需而动,实现低门槛、低成本和高质量交付。
通过低代码平台及流程引擎,实现简单业务流程直接可视化配置;通过计划任务引擎,实现计划任务的生成;通过绩效考核,实现对人与物的评价;通过视频流量平台集成不同视频厂家的视频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报表工具实现报表的自定义配置。
通过建立统一的业务流程引擎,整合水务企业各业务子系统相关业务流程,实现各业务子系统业务流互通,实现业务流统一,满足客户业务流程融合和统一管理的目的。流程和表单的建立采用自定义配置方式完成,实现业务和流程的统一配置和管理。自定义表单、自定义流程,完成流程与业务的整合、WEB端和APP端联动使用,便捷高效。
一体化开发工具,零代码+低代码+硬编码,通过构建统一模型体系(横向拉通、协同研发、互相补充、价值最大化),构建广泛、全面的开发和应用扩展支撑能力,包含业务建模、流程建模、表单建模、台账建模等,有效发挥IT及业务用户的应用开发参与度、创造性,从而节省人力成本,缩短项目周期,提高软件安全质量,为水务信息化建设降本增效。
目标就是降低视频监控设备互联的难度,实现不同视频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有效进行视频资源的整合,将IPC摄像头、视频NVR等摄像头的视频流以拉流的方式将视频流集成,并通过视频流服务模块将视频流推送到平台中的各业务系统进行应用,从而解决不同系统互联的问题。
秉持报表零编码的理念,功能上通过简单的拖拽操作便可制作中国式复杂报表,轻松实现报表的多样化展示、支持多功能数据关联、多报表设计、多报表运行环境、支持包含增强分析统计模块、参数查询界面、交互分析、数据录入、定时调度、打印输出、门户管理和移动应用等需求。
标准化设备的传感器编码和名称,对接入物联网的设备、驱动、传感器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标签和站点对设备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设备批量指令下控,实现设备、服务异常监测,提供异常数据的清洗能力和数据修复能力,支持数据填报,为水务各类系统应用提供标准物联数据服务。
聚焦水务行业,对物理世界中的实有物体或者是概念上的抽象物体进行抽象类别定义,最终形成实体台账;并基于城市底板,将我们的认知世界中的地理要素进行快速搭建且与实体进行关联,建立信息宇宙,从而实现数据孪生、数据伴生。
智能遥测终端系公司自主开发的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无线通讯为一体的无线远传终端,产品功能主要涵盖物联网体系结构中的感知层与传输层,通过内置或外置的传感器进行模数转换,采集、传输水务行业的压力、流量、液位、水质等工况数据,并通过物联网通讯技术实现数据向云端或者近端的传输。按照产品供电方式不同,公司智能遥测终端可分为锂电供电终端、太阳能供电终端、市电供电终端。
物联户表远程采集传输模块系公司自主开发的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无线通讯为一体的智能终端,通过内置的传感器进行模数转换,采集基表的水量数据,并选用NB-IoT、LoRa、2G/3G/4G通讯技术实现数据向服务器的传输。
住建部发布的《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我国600多个主要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的漏损水量为81.64亿立方米,平均漏损率为14.12%,公共供水管网漏损问题突出,使得本来就紧缺的淡水资源处于更加紧张的状况。2022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城市和县城供水管网设施进一步完善,管网压力调控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
在此背景下,公司在研究分区计量、分区控压以及水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区渗漏预警的概念,设计了基于分区计量的噪音预警系统,对管网流量、管网压力、管网漏水噪音进行全方位综合监测,实现管网漏损控制以技防为主、人防相辅的检漏新模式。
公司的渗漏预警仪包含噪声监测仪、水音监测仪和多探头预警终端。噪声监测仪和水音监测仪采用噪声法对供水管网进行渗漏监测,多探头预警终端结合压力、流量、噪声等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及物联网通讯技术,实现供水管道在线渗漏评估、漏点定位和实时预警的功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降低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落实《“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有关要求,公司在原有分区计量的基础上,对漏损率偏高的分区进行合理的供水管网压力调控,选择专用于漏损控制的智能压力管理阀,结合多级调控,逐步建立“水厂-管网-小区”压力管理运维机制,将信息化技术与压力管理紧密结合,逐步转向智能精细管理,降低漏损率,提升安全保障,减少经济损失。
为实现供水管网漏点快速精确定位,公司设计研发了智能相关仪。智能相关仪采用高灵敏度振动检测和无线音频传输技术,实现管道泄漏声波的无损采集和远距离实时传输,结合高精度相关定位算法,将漏点位置在显示屏上直观展示。
公司研制的相关仪产品在渗漏预警体系噪声监测仪产品上进行研究和提升,实现高速实时相关和精确定位,相关仪作为检漏工作的一项专业辅助设备,能对城市中以往人工听漏难以精确定位到的“暗漏点”和疑难漏点进行逐个击破,对于进一步降低城市管网漏损率以及减少城市爆管隐患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陶瓷膜净水设备,以陶瓷膜为核心净水工艺,产品包括膜过滤系统、加药系统、自控系统、视频安防系统和在线水质仪表共五大系统,产品主要用于村镇分散式净水站,用于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水质净化,去除浊度、细菌、微生物等杂质,确保水质安全。产品通过PLC自动控制过滤、反洗等步序,通过压力、流量、液位等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软件平台,可以实现远程运维、少人或无人值守,提高了水站的运维管理效率。
公司主要盈利模式为通过提供水务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获取利润。公司提供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主要系为实现水务企业的具体业务需求,在水厂、管网、泵站等水务设施上部署智能感传终端,采集、上传水压、流量、水质等工况数据,并为客户上线相关的水务管理系统,将各个分离的智能终端连接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和辅助决策建议,从而实现水务业务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
公司实行“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以项目需求为基础开展采购活动。公司对外采购的产品或服务主要包括材料和外包服务,采购的外包服务主要分为三类:软件外包服务、外协加工服务、施工安装服务。软件外包服务主要是指公司将目前无法有效覆盖的软件或非重点布局的软件产品外包给软件外包服务商。外协加工服务主要是指公司将生产环节非核心工序SMT贴片委托外协加工商完成,由公司向外协加工商提供原材料及设计图纸,外协加工厂根据公司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加工。施工安装服务主要是指部分项目的硬件安装、土建施工等业务外包给具有实施能力的供应商。
公司的生产或服务主要包括软件实施、硬件生产及安装两个主要方面。软件实施服务表现为:公司收到客户的软件需求后,技术人员根据客户的需求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各个模块,并根据模块特点结合已有的软件产品制定项目方案。方案确定后,项目实施人员开始进行调研、需求分析、二次开发、安装部署、数据迁移、现场测试、系统试运行、验收等后续工作。硬件生产及安装模式包括自主生产、外协加工、硬件安装。
公司产品销售主要为直销模式,通常通过招投标或直接谈判的方式取得订单,经过多年的市场营销布局,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专业化营销服务网络,并与众多下游客户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2022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和《关于组织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选择不超过50个具有较好示范推广意义的城市(县城)建成区开展试点,到2025年,形成一批漏损治理先进模式和典型案例。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高于12%(2020年)的试点城市(县城)建成区,2025年漏损率不高于8%;其他试点城市(县城)建成区,2025年漏损率不高于7%。
2022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重点城市(县城)名单》。
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通知。住建部发布的《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我国600多个主要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的漏损水量为81.64亿立方米,平均漏损率为14.12%,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情况严重。
受益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的确立、国家对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试点的开展以及水务行业对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需求的爆发,水务信息化建设应用加速落地。我国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目前正处于蓄力期向快速增长期过渡的阶段。公司在“数字化+漏损控制+合同节水”等业务领域掌握核心技术以及拥有典型示范案例,在水务信息化领域发展中动力十足。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将继续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我国数字经济全面进入数据价值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化治理的“四化”协同发展新阶段。展望2035年,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智慧水务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融合,不断提升城镇水务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在“十四五规划”和“碳中和”目标的宏观愿景下,数字化转型已逐渐成为千行百业突破发展瓶颈之路,未来水务行业也将顺应时代发展,科学应变、迎接挑战,把握机遇,以智慧水务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与推进水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推动数字水务发展。
公司的遥测终端产品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水务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分析、决策。“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与物联网及信息技术产业将呈现更为紧密的互相促进、融合发展态势。当前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达万亿级别,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预计到2025年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十四五”期间,我国物联网将会迎来新时代、新态势、新征程!
2022年1月6日,水利部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远景目标》中提出的“构建智慧水利体系,以流域为单元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的政策,从而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到2025年,通过建设数字孪生流域、“2+N”水利智能业务应用体系、水利网络安全体系、智慧水利保障体系,推进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建成七大江河数字孪生流域,在重点防洪地区实现“四预”(即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在跨流域重大引调水工程、跨省重点河湖基本实现水资源管理与调配“四预”,N项业务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建成智慧水利体系1.0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强调“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传统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建设指明了方向。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推进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推进集约型内涵式发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是新基建的重要方向之一。
水务设施建设作为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也正在由传统向“智慧化”转变,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公司的智慧水务整体解决方案可帮助水务公司全面开展管网智慧化改造、感知系统和智慧化管控平台建设、提升管网水质运行安全管理水平、节约水资源、减少碳排放、保障城市用水安全。
水务行业发展是受政策和技术双驱动的结果,总体可分为自动化、信息化和智慧化三大建设阶段。自动化阶段注重水务自动化建设,以2003年起开展水厂自动化建设为标志,开始进行营收等业务系统的建设;信息化阶段主要为单一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如调度系统、GIS系统、巡检抢修系统、DMA系统、表务系统、移动抄表系统等,逐渐建设移动化应用;智慧化阶段为业务系统的信息化集成与智慧化应用系统的建设,包括物联网建设、系统集成与数据分析在内的系统融合等。
智慧水务聚焦供水安全保障与水务精细化管理,以新技术应用带动水务信息化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在生产管控、业务协同、经营与财务管控、用户服务等重点应用系统建设中充分发挥数据价值,结合供水工艺知识体系与业务知识体系,全面提升行业服务水平,通过数字化、标准化、精细化支撑供水业务的运行监管、调度指挥与决策支持,建成城市级水务智慧化支撑体系。
智慧水务的建设是长期、逐步推进的过程。目前国内多数水务企业,已具有部分信息化资产,未来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智慧水务顶层设计,以硬件和基础支撑平台建设为基础,为整个智慧水务建设提供良好的底层支撑。在此基础之上部署各个专业系统,通过新建和改造等方式提升业务系统的功能及智能化程度,在业务系统之上对各业务系统实现集成共享、实现整体系统的融合、最终实现智慧应用,提升水务智能化水平。
智慧水务的建设需要建设方具备“平台+软件+硬件+物联网+服务”五位一体的能力要求。公司深耕水务行业二十多年,专注于水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对水务行业具有深刻的理解,体现在软硬件技术的研究和积累、数据的积累和治理、业务中台的建设、业务软件的全面性和融合分析能力、软件驱动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等多方面。
公司是行业内极少数产品链完整覆盖了硬件、物联网、平台、软件及服务的公司。水务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细分领域众多、应用场景丰富、涉及众多下游应用领域和传感器、计量设备等多类型产品,需要多行业、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协同配合,需具备通讯技术、低功率计量、防护技术、传感技术、边缘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力,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底层协议、云计算、嵌入式软件和应用平台软件开发能力,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在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要求很高,企业需要储备相应的技术经验、持续研发创新的机制,以及多年的行业应用经验,才能够在行业中立足并建立竞争优势。
水务设施建设作为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是新基建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作为水务行业最早布局信息化的企业之一,公司具备显著的战略先发优势,是具备全产业链式的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技术和产品覆盖了水务信息化的各个层级。智慧水务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漏损控制试点城市”和“新基建”助推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数字经济推动公用行业市政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趋势下,公司凭借软硬件技术的研究和积累、行业典型案例和口碑的打造、产品及业务与水务行业信息化发展深度契合的优势,未来将依托自身数字化技术的积累和经验储备,推进水务行业数字化改革和数字孪生城市的建设。
公司连续多年被浙江省软件行业协会认定为软件企业;连续三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评定为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在软件开发方面,公司具有国际软件成熟度模型最高级别CMMI-ML5级认证,成为全球少数可面向全球市场提供高质量软件集成的企业。2022年度,公司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bob客户端下载“浙江省首批科技小巨人”、“长三角百家品牌软件企业”等多项科技荣誉。公司的“NB-IoT智慧水表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公司智慧水务数字孪生平台荣获浙江省经信厅“2022年浙江省首版次软件产品应用推广指导目录”。未来,公司将持续发挥“数智赋能”水务行业的研发实力,始终秉承创新本色,以数字化为基础,将数字化与水务相融合,助力水务行业数字化改革,承担起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务安全的社会责任!
全球正处于从高碳向低碳及净零碳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课题之一,“智能、绿色、集约、宜居”将是未来城市的主要特征。
2021年1月25日,习总在达沃斯峰会中再次提出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重塑未来我国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水务行业的高能耗以电力为主,在绿色、低碳发展趋势下,漏损控制和节水是水务行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未来,公司将从水的消费侧和供给侧同步入手,建立水务多层级的物联网平台,将物联网的泛在感知、可靠通信、灵活信息交互和智能控制的优秀性能发挥最大化,应用大数据、边缘计算、云计算等使得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化到城市、园区、楼宇、企业,实现水务行业数字化改革和低碳运营。
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提出推广合同节水模式,鼓励节水服务机构与供水企业在节水效果保证型、用水费用托管型、节水效益分享型等模式基础上,创新发展合同节水管理新模式。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绍兴和达水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结绍兴水务十余年来在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的经验与做法,结合公司的一体化智慧水务软硬件解决方案,向全国水务行业推广和复制漏损控制业务。目前已形成咨询、设计、建设、运营、培训、合同节水及托管运营的一条龙服务。公司在大连、广州等多地开展合同节水模式服务,并在漏损控制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近年来,在“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国务院等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提出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全面完成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的目标。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乡镇供水类产品在结合乡镇供水分散等特点基础上,逐渐向集中供水系统方向发展。公司农村饮用水集中供水站采用陶瓷膜处理工艺,其过滤性能不受水温、浊度影响且使用寿命长。同时公司开发建设的农村供水统一信息管控平台真正做到供水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化、管理决策智能化,提高了农村供水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监管水平,形成良性运行机制,确保供水保障率和水质达标率。
一诺水务数字助理是一个基于度量云技术,为水务行业提供汇集信息共享、通讯沟通、协同办公、知识学习与新型社交的智能综合平台。构建流程、报警、报表、消息、知识五大中心,通过数据智能订阅与推送,使企业管理决策者获取信息的方式由被动查找转变为主动获取;提供强大的业务集成中心;智能语音交互;RPA自动化操作;支持第三方应用及小程序集成,真正做到一呼百应,实时连接水务企业的人、事、物,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率,推动水务行业数字化改革,让水务企业进入到AI数字智能办公新时代。
智水工品是水务垂直领域工业品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平台,是公司智慧水务业务的外延,通过整合水务行业上下游资源,为行业客户提供水务工业品一站式解决方案及采购服务、智慧供应链云服务、设备维保云服务、采购方案服务和内容知识服务等度解决方案。凭借更高效、更专业、更透明的优势,打造多种采购模式,降低采购专业门槛,赋能中小企业。智水工品团队以创新为原动力,聚焦水务工业品领域,打通水务工业品经济活动各环节协同化发展,重构工业品服务体系,促使水务行业工业品服务转向平台化、数字化、生态化发展,打造中国智慧水务工业品产业经济共同体,促进行业整体进步。
公司以大数据分析、边缘计算及物联网通信等技术为核心,构建数据感知层、数据传输层、数据中心层、业务应用层、决策分析层及Sass平台,形成“感、传、知、用”的数据链,向供水、排水、水利、水环境等业务领域提供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通过开展智慧水务漏控场景化建设,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陆续开发出渗漏预警仪、智能压力管理阀、智能相关仪等智能化漏控设备,构建起一套集水量、水压、噪声监测、压力管控、案例分析于一体的分区计量漏损管控体系和预警平台,推动漏损控制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重要驱动力,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并取得了积极成果。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6,785.34万元,占比14.42%,同比增长7.16%。2022年度,公司获得发明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21项。
报告期公司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4,531,812.99元,同比上升7.16%,主要是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动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升级,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深耕水务信息化领域二十余年,专注于提高水务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客户资源,已掌握水务信息化业务的核心技术,并开发出品类齐全的软硬件产品,公司在水务信息化领域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如下:
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立以来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经过在水务信息化领域二十年的深耕细作,公司已掌握“基于模型的水务全流程网格管理模
型”“基于流式计算的水务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等19项核心技术。本报告期末,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拥有软件著作权182项,获得授权专利70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
公司对水务行业具有深刻的理解,核心技术的先进性体现在数据的积累和治理、业务中台的建设、业务软件的全面性和融合分析能力、软件驱动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等多个方面。水务数据的分析要基于对于水务行业需求的掌握,公司拥有超过800家以上的水务企业客户,对不同规模水务企业客户的需求了解更全面和更准确,更能引导客户的发展。
自2015年成功开发在线水力模型以来,公司持续对“水力模型在线校核算法”“高精度实时水量预测算法”进行迭代升级,使得模型能够快速、精确对管网水量进行预测。在水力模型应用方面,公司相关软件产品已投入商业应用,领先于行业内其他公司。
公司开发的渗漏预警体系是针对城镇供水管网埋在地下的物理漏点难以发现的痛点,结合公司在物联网通讯、嵌入式软件、声音处理算法、边缘计算以及专业应用软件系统等技术,研发了能主动帮助客户发现漏点和降低供水漏损的信息化系统,渗漏感知终端和渗漏预警云平台将推动行业听漏模式的变革,引导行业实现漏损检测的智慧化。
公司深入研究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技术,已掌握包括“基于机器学习的供水管网异常事件甄别算法”“基于模式识别的供水管网异常事件快速定位算法”在内的相关核心技术。公司与绍兴水务、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基于数据与业务联动的供水管网漏损管理系统”实现了供水管网漏损的智能化管理,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评定为在爆漏实时预警与定位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公司紧跟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开发出水务物联网平台,研制出应用NBIOT、LoRa通讯方式的智能感传终端。
由于供水管网具有工况复杂、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行业经验一直是客户判断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公司深耕水务信息化行业二十年,具有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近年来,公司顺利完成了深圳水务的管网在线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广西贵港北控水务智慧水务平台、广州石碁自来水二供标准化泵房项目、珠海水务大数据中心工程软件平台建设项目、郑州水务智慧供水项目、合肥水务二次供水监控管理平台项目、辽源水务的排水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宁波水务的智慧供水系统建设项目、余杭水务集团的山区供水智能监控平台建设项目、湖州水务的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及漏损控制管理平台扩容项目、舒兰水务的管网监测项目、嘉兴水务的智慧供水管理平台项目、绍兴水务新城建项目、临安农饮水项目、营口水司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南通市海门污水收集系统自控改造项目、双峰县犁头嘴水厂及城区给水管网改扩建工程等。
通过上述大中型水务企业水务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在行业内的知名度显著提升,为公司取得水务信息化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提供水务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拥有智能遥测终端、渗漏预警仪等智能感传终端和水务物联网平台、网格化管理平台、生产调度系统、分区控漏系统、渗漏预警云平台、在线水力模型、水务BI系统等水务管理软件,产品应用于水务企业的主要业务环节,种类齐全。相比于技术方向单一、需要外购产品支撑的集成服务供应商,公司具备快速响应、全面服务的整体服务优势,能够保障水务企业各业务环节间的紧密联结与最佳契合,提高了公司产品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深耕水务行业二十余年,具有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先后为绍兴水务、武汉水务、郑州水务、深圳水务、广州水务、北控水务、宁波水务、嘉兴水务等大中型水务公司提供水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自成立以来,公司已经累计向800余家水务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上述客户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区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为公司业务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公司始终秉承“客户利益永远第一”的经营理念,经过多年的市场营销布局,逐步建立起专业化的营销服务网络,在长期的营销服务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营销服务经验,并与众多下游客户形成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公司积极推行以客户需求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的研发模式。一方面,公司凭借对众多客户需求的调研和深刻分析,识别水务行业当前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行业痛点及客户的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研发;另一方面,公司通过行业技术交流、校企合作、学术论文等途径,敏锐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前瞻性地开发出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创新性产品。公司依托上述研发模式,持续地进行核心技术的跟踪、探索、研究、创新,不断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实力,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
水务信息化服务涉及的物联网通讯技术、漏损控制技术、大数据分析算法、精确定位技术等核心技术普遍存在二至五年的迭代周期,如若国内外竞争对手或潜在竞争对手率先在相关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而推出更先进、更具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或公司未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对行业关键技术的发展动态不能及时掌控,导致公司面临被竞争对手赶超,或者技术落后的风险。
公司正处于全面发展阶段,业务规模增长迅速,新产品不断推出,与此同时,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若未来公司对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缺乏竞争力,可能会影响技术团队的稳定性,产生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进而导致公司的技术研发进程放缓、产品升级受阻、产品竞争力削弱,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的客户主要集中在水务行业,受客户采购习惯和预算管理制度的影响,第四季度实现收入占比相对较高,公司经营业绩存在相对较强的季节性波动风险。如某会计年度第三和第四季度出现不可抗力风险导致公司项目验收受到影响,将会对公司当年度的业绩构成重大不利影响。同时,由于人员工资、研发投入及其他费用的支出则均匀发生,导致公司的经营业绩呈现上下半年不均衡的分布特征,将对公司资产流动性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作为一家水务信息化服务企业,人员薪酬一直是公司的一项重要支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所在地区人员工资水平不断上升,使得公司的人力成本、人员相关费用不断增加。如果未来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公司的盈利水平将出现大幅下滑的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36,089.6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6.69%。公司按账龄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中,账龄在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为22,819.76万元,占当期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为63.23%。报告期内,随着营业收入的增长,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大幅增加,受客户内部审批流程、资金预算等因素影响,存在部分应收款项逾期的情形。若未来下游客户资金状况出现恶化等不利变化,可能会导致公司逾期应收账款无法回收,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和软件产品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如果未来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者公司不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利润水平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在水务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化,华为、腾讯、阿里等大型IT企业纷纷利用自身优势在水务信息化领域展开布局,公司与大型IT企业在水务企业智慧水务项目建设中存在业务竞争的可能性。如果公司不能继续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专业服务能力,更快扩大自身规模和行业影响力,并加强与大型IT企业的合作,可能将影响公司存量客户的维护及新增客户的拓展,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潜力。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受到宏观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未来若宏观经济形势出现较大变化,公司未能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短期内将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经营压力。
2022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058.39万元,同期减少7.2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03.3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8.08%;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98,596.99万元,较期初增长3.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4,418.21万元,较上期增长2.94%。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行业经营性信息分析详见“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中“(三)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紧随国家漏损控制及节能节水的目标指引,以“智慧物联智慧水务”为发展战略,以整体化解决方案为抓手,打造生态,赋能渠道,支持供水、排水、水利、企业及园区等领域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实现数字孪生,助力客户实现“双碳”目标。公司布局智能消防栓、智能压力阀、相关仪等物联网产品,一诺数字助理、度量云、智慧水务SAAS云平台等平台产品,围绕“感、传、知、用”,为客户提供从数据感知、传输、分析、使用的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2022年1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在节水节能的大背景下,政策驱动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业务,水务信息化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大数据和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赋能水务行业特征更加明显,预计2023年中国智慧水务投资规模将达到2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83%。在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下,智慧水务行业需求端迎来城镇化建设提速和供水漏损控制政策催化拉动,市场集中度将持续提升。
公司将充分发挥在水务行业的软硬件技术研究和积累,业务软件的全面性和融合分析能力等优势,为水务公司完善水务物联感知网络、搭建水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现代化检漏人才队伍、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构建漏控长效管理机制,降低漏损率,实现安全供水。
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将继续坚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在发展目标上,“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的重要发展目标。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更加深入;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广泛普及,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基础设施广泛融入生产生活,对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数智化城市将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增长的应用场景。在数智化城市的各领域中,智慧水务、智慧消防等市场已在相关政策引导下率先释放市场需求,数智城市将进入高景气建设时代。公司借助自身技术与品牌优势推出水务工业品S2B2C一站式全产业链服务平台-智水工品,它是水务垂直领域工业品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平台,是公司智慧水务业务的外延,通过整合水务行业上下游资源,为行业客户提供水务工业品一站式解决方案及采购服务、智慧供应链云服务、设备维保云服务、采购方案服务和内容知识服务等度解决方案。
公司将以技术应用为核心,以模式创新为驱动,进一步加大与地方水务集团的合作。凭借更高效、更专业、更透明的优势,打造多种采购模式,降低采购专业门槛,赋能中小企业。打磨水务数字化转型的新经验,立体化“和达链”全体系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保障居民供水安全,促进智慧水务新型发展。
作为一家上市公众公司,公司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做好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的培训,不断提高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不断完善和规范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做好公司内部规范运作培训,不断加强公司各单位、各级管理人员有关上市公司治理的合规意识与风险责任意识,切实提升公司的规范运作水平,提高预防风险的能力。
进一步发挥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及独立董事的作用。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独立董事将依法履行职责,通过参加或列席相关会议、专题调研、实地考察、审查报告和报表资料、问询相关人员等方式,主动了解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重大事项及其进展情况,评估可能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全面掌握企业运作情况,适时给予专业而可行的建议或意见。
将ESG工作融入到日常经营之中,致力于指导和统筹旗下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实践行动。未来,公司将严格履行证监会加强企业ESG实践的要求,督促、指导企业ESG实践和信息披露工作的展开,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行业可持续发展、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