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燕:给建bob客户端下载材世界带来中国传奇

  bob客户端下载北京的秋日风轻云淡、天高气爽,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古朴而厚重的办公楼内,我们见到了中国建材科技的统帅姚燕。迎着午后温暖的阳光缓步走来的她气定神闲,既有一份历经商海的从容淡定,又有着知识女性特有的典雅气度。

  一落座,她就打开话匣,开门见山,干脆利落、如数家珍地把建材科技的大事小情娓娓道来。较快的语速伴随着偶尔挥动的果断的手势和深邃而坚定的眼神,让人感到她对建材科技的那份真挚热爱和从骨子里透出的满满自信。

  在建材的世界中,她不仅因为创造了无数个科技第一而闻名,更因为集行业领军人、顶尖科学家双重身份于一身而与众不同。她既是战略指挥的统帅,更是身先士卒的楷模。

  她勇于担当,无私无畏。以舍我其谁的气魄临危受命,成为建材行业国家级研究院的首位女掌门,在任15年,不仅让中国建材总院“起死回生”,成功闯出了“第三种模式”,还带领这所有着60余年历史的研究机构攀上新的高峰成为行业翘楚以及名副其实的建材“中央研究院”。

  她善抓机遇,格局宏大。以远瞩的视野谋篇布局,在几度沉浮的建材大环境中除旧布新、纵横捭阖,不仅独具慧眼抓住技术领先板块让科技成果搭上产业的快车,还独辟蹊径为企业搭起通往资本市场的金桥,在经济新常态下,更是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机遇,使企业效益实现逆势腾飞。

  她执著专注,抓铁留痕。以锲而不舍的精神面对挑战,不仅带领团队完成了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的建材科技项目,还奇迹般地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代表中国成功申办了被誉为“国际水泥奥林匹克”的第14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实现了几代中国水泥科学家数十年来的夙愿

  作为建材科学家,在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奥运工程、世博工程、抗震救灾、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国内最深矿井、核电站建设等诸多国家重点工程中,姚燕都留下深深的足迹。

  几十年来,她不仅在中国建材总院开创了辉煌的“姚燕时代”,她的名字更成为中国建材科技在世界上响当当的名片。

  这次,记者有幸与中国建材集团副董事长、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院长姚燕面谈,当面聆听她讲述中国建材总院的创新思维、科技脉络,以及经济新常态下建材科技发展的未来图景。

  进入新世纪,中国建材总院历经转制“蜕变”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并在2004年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进行重组。您认为这一战略转型及其后的两次战略重组,对于建材总院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无论怎样调整,建材总院的第一任务始终是服务国家,承担国家赋予的科研任务,推动行业的科技进步,对此,建材总院责无旁贷。

  转制之前,建材总院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原重工业部华北窑业公司研究所,1988年才更名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1999年,顺应国家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2004年,我们与建材集团重组成为其子企业,两年后,通过整合建材集团所属的十二家科研设计单位,组建成立了现在的建材总院。

  创新的动力在产业,然而实现却在科研。作为科技型企业,必然要紧紧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一命脉,才能提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与建材集团实施战略性重组并成为其研发核心,为建材院提供了一个在与企业结合和产品技术推广方面的更大平台,使建材院与企业间的关系更为紧密;而建材集团作为产业集团,需要技术支持和不断的技术进步,因此建材院与建材集团的结合必然是各取所长,优势互补。

  重组成立的建材总院,实现了科技资源的有效集成,形成了涵盖水泥、玻璃、陶瓷、新型建材与新材料的材性、工艺技术和装备及建材行业公共技术的综合研发实力,在组织申报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上明显增强。

  如今,无论从资产还是经营规模、从科技引领还是创新成果而言,建材总院都堪称中国建材行业的科技高地。建材总院是怎样做到的?

  :其实,与建材集团重组之初,就有很多人心生疑虑:中国建材院会不会变成二级单位被边缘化。但是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告诉我们,企业重组只是手段,实现1+1>2,实现新的发展才是根本目的。

  为此,站在国家和行业的高度,宋总重新明确了建材总院“六大平台”的定位,提出建材总院要立足建材行业,拓展材料领域,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需求,逐步发展成为以技术为核心的一流科技开发服务机构,以节能环保为特色的建筑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及新产品的供应商,以应用技术研究为基础的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综合性创新基地。

  可以说,在这样的战略定位下,建材总院从过去单一的科研院所发展成为以科研开发、科技产业、检验认证三大主营业务为主体的科技企业,不仅成为建材集团的中央研究院,也能继续发挥行业中央研究院的作用。

  一方面,我们从国家、行业和建材集团战略需求出发,加强了科研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逐步构建了涵盖水泥、玻璃、陶瓷、新型建材等建材行业相关专业领域的国家、行业与建材集团的科技创新体系,使建材科技始终走在前列。

  另一方面,我们将具有竞争力的重大科技成果向规模产业转化,组建了“瑞泰科技”并成功上市。此外,根据科研院所特点,我们也将现有的技术成果折合成股份,与战略投资者共同设立股份制公司。

  在检验认证方面,通过资源整合,我们组建的中国建材检验认证中心成为国内建材及建筑工程领域规模最大、业务最齐全的检验认证机构,率先实施“资本运营和兼并重组”的发展道路,并于今年11月9日登陆上海主板发行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集检验与认证一体化的上市公司。

  作为建材领域的知名科学家,您认为当前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建材工业该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激活供给侧改革,从而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可以用“大而不强”来概括我国当前建材工业发展的现状。我国建材工业“大而不强”主要表现为“四大五低”:“四大”即为产品产量大、企业数量大、职工队伍大、bob客户端下载能源消耗大;“五低”则是劳动生产率低、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市场应变能力低、经济效益低。

  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大多数行业出现产能产量双过剩、市场饱和的现象,严重制约行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像钢铁、水泥等基础原材料行业,压力非常大,水泥年产能超过30亿吨,产能利用率在70%左右,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去产能化才能解决问题。

  目前,《建筑材料工业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已经将各个领域的技术创新重点进行了明确,bob客户端下载主要围绕高性能材料研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及建筑材料绿色、高效、智能、低碳制造及应用开展系统研究。

  除了这些研发重点,我认为还有一些“重中之重”的技术,比如,水泥行业的水泥特种功能化及智能化制造技术、混凝土及制品行业的长寿命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平板玻璃行业的特种功能玻璃材料及制造工艺技术等。

  这些技术不仅有助于水泥、玻璃等基础材料行业形成多元化的材料品种生产格局,还提高了技术门槛,加快了落后产能淘汰的步伐,同时也优化了产业结构,为转型升级奠定了技术基础。

  近年来,您一直强调节能减排在建材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用行动推动行业的发展。请您具体谈谈建材总院如何通过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推动行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下一步在这方面又有何新的布局?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节能减排是实现建材工业转型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节能减排一直是建材总院的研究方向。目前,我们已经开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世界领先水平的日熔化量达1100吨的超大型节能浮法玻璃生产技术;自主研发并建成世界最大、能耗居国际先进水平的年产14万吨的纯氧燃烧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吨级以上新型干法水泥成套技术和装备能力以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日产万吨水泥生产线万平方米以脱硫石膏为原料的纸面石膏板成套技术及装备也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在节能降耗技术开发和应用,矿产资源规划开采和低品位原料应用,粉尘、污染物和温室气体降低排放等方面,总院均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应用价值的成果。如玻璃熔窑的富氧燃烧、纯氧燃烧等先进技术;水泥生产的可燃废弃物资源利用和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石膏板、水泥外墙板、矿棉吸音板、麦秸定向刨花板、绿色优质低碱水泥等技术和成套装备。

  下一步,我认为应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服务化转型”等方面统筹规划重点研究方向和内容,以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重点研发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节能低碳生产技术、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绿色建材产品制造及应用技术等。

  去年在北京举办的第14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令世界对中国建材科技刮目相看,也让建材总院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建材总院在善用国际合作力量、推动科技创新、扩大中国建材科技国际知名度方面秉承怎样的理念?

  :其实,申办第14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对我的触动很大。当时有一位评委曾说过“中国水泥只有技术,没有科学”,让我很痛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和消费国,产量已连续20多年高居世界第一,中国的水泥装备也后来居上,成为国际市场的新星,但中国却始终未能成为国际水泥化学大会的东道主,每次申办都差一点,可窝囊了!

  2011年,我们再次组团代表中国申办,我当时确定的申办原则是充分准备,不留遗憾,如果失败永远不再申请!我们进行了精心的筹备,在申办报告书、展览、宣传片、陈述报告、答辩、组织申办团组等方面做了细致扎实的工作。

  为了全面展示中国水泥、混凝土科学领域的发展和优势,我们租用了全场最好的展台,还特地制作了4分钟的宣传片在现场循环播放,国际评委看后震撼不已。经过激烈的角逐,我们以绝对优势从澳大利亚、巴西和墨西哥等竞争对手中胜出,获得了2015年第14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的主办权。

  事实上,要想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单位,首先就要有国际化的思维。如果与国际同行都没有对话交流,怎么能说你是国际一流?

  多年来,建材总院一直非常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目前已同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去年经我国科技部批准,总院设立了“亚洲水泥与混凝土研究院”,国际平台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2012年,我院与英国泰勒弗朗西斯集团联合创办国际杂志《可持续水泥基材料》,作为中国建材总院院刊现在由国际知名的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在全球发行,成为我国水泥行业面向国际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

  不仅如此,我院一直很重视把握国际标准的制高点,目前已发布的国际标准有ISO标准6项,在研的仍有ISO、IEC等5项国际标准。

  在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德国锡根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开展良好合作的同时,我院每年都派出多批访问学者到国外研究机构与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在“送出去”的同时,实验室还“请进来”近20位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教授为客座教授,就国际热点与发展趋势进行讲座、学术研讨或开展合作研究。

  此外,总院还设有“联合国工发组织材料技术促进中心”与“世界水泥可持续发展倡议组织(CSI)中国办公室”,为中国水泥企业节能减排推广国际先进技术和理念,通过CSI成员企业将技术辐射至整个水泥行业,并产生积极的影响力。

  去年,《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正式拉开了中国工业转型的大幕。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引导下,建材行业必然面临着机遇与调整。中国建材总院该如何顺势而为,继续成为引领者?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把绿色发展作为主要方向之一,全面推行绿色制造。这对于建材行业而言既面临着机遇,又有着巨大的挑战。

  建材行业具有消纳矿渣、尾矿、城市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先天优势,可消纳数量巨大的固体废弃物。因此可以在加强技术研究、提高废弃物利用率等方面下工夫,使建材产业真正走上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但是对于传统产业而言,要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有很大难度。特别是“物美价廉”的固有观念的束缚,以及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很难让绿色制造在传统产业“遍地开花”。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尽管有难度,但是在建材行业这是必须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在绿色制造方面需要找出一些突破点或者可以在某些方面先做起来,当然这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梳理建材总院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化,无论社会大环境、大背景如何更替,科技创新始终是贯穿建材总院成长壮大的主线。也可以说,建材总院拥有与众不同的创新基因。这是偶然还是必然?这种强大的创新基因将给建材总院带来怎样的未来?

  :建材总院的出身就是科研开发,科技创新就是我们的立院之本。从建院至今,大家一直沿着这条路往前走。尽管后来转制成为企业,面向市场,但是我们始终把握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因为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正是科技创新的力量带领我们突破重围,成为最早一批成功转型的大型科研院所,并为后来与建材集团的成功重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组以后的建材总院在 “六大平台”的战略定位下再一次强调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行业发展、企业运营、人才培养、国际平台等战略需求。

  从国家“九五”到“十三五”规划,25 年间,我们践行“科技领先、服务建设”的理念从未止步,核电建设、三峡大坝、青藏铁路、bob客户端下载南水北调等诸多国家重点工程中无不渗透着科技基因和创新理念。

  科技创新需要一代一代传承,在薪火相传的同时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我相信,未来,建材总院的创新基因一定会更加强大,科技元素一定会更加丰富,在科技创新的灯塔指引下,建材总院这艘巨轮一定会驶向更遥远、更广阔的大海。■

Copyright © 2014-2022 bob客户端下载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20210113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