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建材行业真的利润大吗?到底被谁赚去了?

  在大部分人印象中,家居行业属于“暴利行业”。但是在公认的十大暴利行业(能源、药品与医疗、中小学教育、殡葬、教材出版、美容整形、高速公路、有线电视、房地产、网络游戏)中,却不见家居业的身影。然而,现实却是国人仍对家居行业的“暴利”现象怨声载道,而作为另一端的家居人却对此深感无奈。那么,在“暴利”与“薄利”之间,家居行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人们所认为的“暴利”到底被谁赚去了?

  事实上,据国家权威部门早前统计,家居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3%。鉴于众所周知的种种原因,家居行业税收的不规范,让这一数据可能存在一定范围内的水分。但考虑到受近几年整体经济形势疲软、许多家具企业倒闭的现状,家具行业利润一直在走低,却也是谁都不可否认的。

  而且我们可以反向思考,作为一个零门槛、零壁垒、零垄断、完全市场化的传统行业,会有暴利存在吗?答案显而易见。家具企业和经销商老在嚷嚷他们几乎不赚钱,根本无利可图。其实也不是在无病,博取同情的。这年头,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跪着挣钱的,能站着就站着,何况跪着也并不一定能挣到钱。

  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家居生产成本价到市场零售价三四倍的价差,至少也是部分事实。很多企业利用市场不规范的漏洞,通过偷工减料、夸大宣传、税收不规范、非法用工等手段,也是能够曲折地实现“超额利润”的。当然这也不能代表整个家居行业当下的生存景况,同样也有无数家具人承受着外界的暴利指责而深感无奈,那暴利到底被谁赚去了呢?

  首先是厂家生产成本上,家居的成本并不仅仅是原材料的钱。当家居出厂时,工厂在直接生产成本(包括生产材料,生产人工,车间制造费用)的基础上要加上28%间接费用(用于水电费2%、房租10%、机器损耗、辅助耗材3%、管理人员工资及招待、出差等管理费用10%,税费3%),加上12%的利润。另外,包装加固和运输环节的费用、环保认证费用也令家具行业毛利变得越来越小。当然那些廉价的家居材料,要么就是在材料上做了文章的,要么就是生产过程节约了成本的。

  其次,品牌打造上也花钱不少。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消费者对品牌实力越来越注重,必然需要投入不少的营销费用,同时也要追求家居本身的设计。此外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这也是需要品牌和价值去支撑的。还有就是家居重复消费频次低,回头客少。这样也导致家具企业没办法通过规模经济去消化成本。

  这些都是内因,还有一项重要的因素同样深深影响家具的利润,那就是大卖场的销售模式。都说卖场是“爷”,经销商是“孙子”;“孙子”经常埋怨“爷们”不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着自己全国到处开店。确实卖场的租金成本高居不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而近年来由于其他渠道削弱了卖场影响,卖场利润增长幅度普遍不够大,同时建材家居卖场的过剩又大大增加了家居行业的成本。

  更深入一点思考,卖场到底对消费者有哪些潜在不利之处呢?首先是行业集中度低,中小企业多,短期行为多,竞争规则容易紊乱,消费者经常无从选择,利益得不到保障;二是低行业集中度也意味着低市场效率,企业很难通过垄断赚到超额利润,也很难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去消化成本,同样的家具,消费者往往可能要掏更多的钱去购买;最后是渠道商可能会趁机“越俎代庖”,不再安于流通的角色,甚至把自己打扮成品牌商,在家居产品的出厂价上,再狠狠地加一把价,让消费者口袋里的钱更加不值钱。

  一些流传性的话语,不是适合一辈子,只适合一阵子。所以那句“要么不开单,开单吃三年”的话也早已过时,请相信。也请大家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做家居的本本分分地做生意,也不是啥暴利行业,所以消费者应该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不要一报价就觉得家居企业好像不知道赚了你们多少钱似的!价格贵也是贵在质量!同样,作为家居企业和经销商,应该更多的借助技术、管理或市场创新去提高自己的利润,不要走歪门邪道搅乱市场,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Copyright © 2014-2022 bob客户端下载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2021011365号-1